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. 的子根的加工品。主产于四川。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,除去母根、须根及泥沙,习称“泥附子”,加工制成盐附子、黑附片(黑顺片)、白附片。盐附子气微,味咸而麻,刺舌;以个大、体重、色灰黑、表面起盐霜者为佳。黑附片(黑顺片)气微,味淡;以皮黑褐、切面油润有光泽者为佳。白附片气微,味淡;以片大、色黄白、油润半透明者为佳。饮片炮制品有黑附片、白附片、淡附片、炮附片。
【药性】
辛、甘,大热;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
【功效】
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
【应用】
亡阳虚脱,肢冷脉微
本品能上助心阳、中温脾阳、下补肾阳,为“回阳救逆第一品药
”。《本草汇言》
称“凡属阳虚阴极之候,肺肾无热证者,服之有起死之殊功。
”治疗久病体虚,阳气衰微,阴寒内盛,或大汗、大吐、大泻所致亡阳证,四肢厥逆、脉微欲绝者,常与干姜、甘草同用,如四逆汤《伤寒论》
;本品能回阳救逆,与大补元气之人参同用,可治亡阳兼气脱者,如参附汤《正体类要》
;若寒邪入里,直中三阴而见四肢厥冷、恶寒蜷卧、吐泻腹痛、脉沉迟无力或无脉者,可与干姜、肉桂、人参同用,如回阳急救汤《伤寒六书》
。
肾阳虚衰、阳痿宫冷,虚寒吐泻、脘腹冷痛,阴寒水肿,心阳不足、胸痹冷痛,阳虚外感
本品辛甘温煦,有峻补元阳、益火消阴之效,《本草汇言》
称其“乃命门主药
”,凡肾、脾、心诸脏阳气衰弱,阴寒内盛者,均可应用。用治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所致阳痿滑精,宫冷不孕,腰膝冷痛,夜尿频多者,常配伍肉桂、山茱萸、熟地黄等药,如右归丸《景岳全书》
;治脾肾阳虚、寒湿内盛所致脘腹冷痛、呕吐、大便溏泻,常与人参、白术、干姜等同用,如附子理中汤《和剂局方》
;治脾肾阳虚,水气内停所致小便不利、肢体浮肿者,常与茯苓、白术等同用,如真武汤《伤寒论》
;若治心阳衰弱所致心悸气短、胸痹心痛者,可与人参、桂枝等同用;治阳虚外感风寒者,常与麻黄、细辛同用,如麻黄附子细辛汤《伤寒论》
。
寒湿痹痛
本品气雄性悍,走而不守,能温经通络,逐经络中风寒湿邪,故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。《本草汇言》
谓其为“通关节之猛药也
”,《本草正义》
称其“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
”。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,尤善治寒痹痛剧者,常与桂枝、白术、甘草同用,如甘草附子汤《伤寒论》
。
【用法用量】
煎服,3~15g;先煎,久煎,口尝至无麻辣感为度。
【使用注意】
本品辛热燥烈,孕妇慎用,阴虚阳亢者忌用。不宜与半夏、瓜蒌、瓜蒌皮、瓜蒌子、天花粉、川贝母、浙贝母、平贝母、伊贝母、湖北贝母、白蔹、白及同用。生品外用,内服须经炮制。若内服过量,或炮制、煎煮方法不当,可引起中毒。
【现代研究】
化学成分
本品主要含双酯型生物碱成分:乌头碱,新乌头碱,次乌头碱,去甲乌头碱,去甲猪毛菜碱,塔拉乌头胺,异飞燕草碱,新乌宁碱等;还含单酯型生物碱:苯甲酰新乌头原碱,苯甲酰乌头原碱,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。双酯型生物碱是附子的主要活性和毒性成分。《中国药典》
规定本品含苯甲酰新乌头原碱(
药理作用
附子煎剂、水溶性部分等,对蛙、蟾蜍及温血动物心脏均有明显的强心作用;附子水溶性部分能增加股动脉血流量,降低血管压力,对冠状动脉有轻度扩大作用;其正丁醇提取物、乙醇提取物及水提物对氯仿所致小鼠室颤有预防作用;乌头属类生物碱能扩张四肢血管,因此对血压有双向影响;附子煎剂可减弱动物血压降低、心率减慢、心收缩力减弱等变化,而显著延长休克动物生存时间;附子煎剂有抑制凝血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;附子有抗炎、镇痛作用;附子能增强免疫与机体抗氧化能力,并具有抗衰老作用。
不良反应
附子中含多种乌头碱类化合物,具有较强的毒性,尤其表现为心脏的毒性。但经水解后形成的乌头碱,毒性则大大降低。乌头碱类结构属二萜类生物碱,具有箭毒样作用,即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异,还具有乌头碱样作用,表现为心律紊乱、血压下降、体温降低、呼吸抑制,肌肉麻痹和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等。附子大剂量粗制生物碱可异致多种动物全身性及呼吸麻痹症状,症状表现为呼吸停止先于循环紊乱。附子中毒原因主要是误食或用药不慎(如剂量过大、煎煮不当、配伍失宜等)或个体差异等,严重者可致死亡。